网络学习环境中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3-7-7 9:20:34 浏览次数:359

《网络学习环境中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探索》

八一小学  王  妍

一、对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拓展阅读的认识

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更高的独立思考水平,个体的发展也必须在终身教育的概念下考虑,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地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

      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讲授、忠实于课本,注重对内容的积累,而忽视了意义的真正获得;活生生的语文学习沦为机械的操作训练,标准答案扼杀了人的独立思考。“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开放式的思维与创造力发展,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时空。

      而以Internet为代表的第四媒体,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动态的海量知识信息以超文本链接的非线性方式组织在一起;无论从信息的组织方式、交流的便捷高速,还是信息检索功能,第四媒体在本质上远胜于传统的纸质媒体。 第四媒体可能是未来社会的主流媒体,可能是人们未来学习过程中信息获得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我们试图在实践中探索第四媒体条件下的语文探究性拓展阅读学习活动,使得学习者在终身教育的概念下发展能力、获取意义。 一般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策略的获得,阅读理解的过程我们可以看作为一个信息加工过程,经过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整理归类,信息资料的解释、规则原理的再运用。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情况如下:

1.明确方向,提出建议

明确学生拓展阅读的内容、方向,就活动本身提出教师的指导性意见。在处理方法上,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或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或其他手法,激发学生的动机,唤醒对相关经验、表象的意识。
      如《夜莺之歌》一文教学前,我们发现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是,学生信息来源之一校图书馆着方面的资料很少,而市区图书馆离学校很远,因此我们组织学生在 Internet环境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方向,进行拓展阅读。在《春》的拓展阅读中,教师事先在Internet检索,了解网上一些朱自清的资料、他人对朱自清的看法,下载相关内容,做成一张网页作为学习导引。课堂上通过演示,帮助学生了解进一步信息收集的大方向,通过宽泛信息收集与初步的加工,帮助各学习小组明确进一步的学习视角与主题,这个主题选择源自学习者的特定兴趣与感受,源自学习者的内心。

2.主题搜索   制作卡片

在此基础之上,学生通过Internet或书刊、报纸、杂志集中搜集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随时制作电子读书卡片或纸质卡片记录素材,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结合。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可以贯穿学习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的时段与活动类型。在《夜莺之歌》的拓展阅读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男孩子喜欢武器,于是有的同学就留意收集二战武器的资讯,下载了许多当时的坦克、航母、飞机的资料;有的男孩子喜欢战争场面,于是他们集中收集二战著名战役的资料;有的学生崇拜英雄,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扫盲版”网站了解二战的重要人物—丘吉尔,斯大林……;有的孩子对国内的抗日战争发生了兴趣,于是他们找到阅读了抗日勇士杨靖宇将军的英雄故事,在时事网站进入“声援东史郎”的专题,下载了含有南京大屠杀的真实照片和具体数据的网页,用Powerpoint做成动态的电子读书卡片……

3.归纳整理,阅读理解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 ,发展学生整理、归类信息的一般能力;在抽提素材本质属性的过程,提供了发展学习者抽象、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可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反映,随机地创设情景,具体地帮助学生发展上述一般能力。通过对各类素材本质属性的抽提,帮助学习者把握各类信息内容的要素,从而较为深入地理解拓展原阅读范文所包含的意义。这一过程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

《金色的鱼钩》阅读教学后,我们开展以“二万五千里长征”为方向的拓展阅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有的依据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因、发展和结束这一时间线索进行整理,也有从类型线索,人物、事件、自然地貌等角度进行归类。师生最后得出这样的看法:就社会事件的资料整理,至少可以依据以上两个线索进行归类。通过归类进而对《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所包含的意义学会了从图片、数据等具体资料加以援证。有一组学生的电子卡片名为“艰苦岁月”,他们以红军瑞金总政治部旧址那栋极其简陋的泥房、以邓小平同志简陋的的办公室兼卧室为证,以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的兴国县当时全县23万人口就有8万多人参加了红军,其中牺牲了2万余这一具体数据作为长征艰苦性的例证。还有一组学生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的川西山地的风景图片中观察到那里风景虽然优美,但地势险峻,水流急,高山险,现在尚且如此,更何况六七十年前的,红军经过此地何等不易,从而激发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4.展示观点,深入认识 

同一事物不同视角的认识对较为整体地理解该事物,具有特定价值,但是不能取代整体认识本身;不同视角看法的有机整合才能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某一方面,帮助我们较为全面把握该事物。课堂活动过程中,学习者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通过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砥砺与补充,完善、加深对拓展阅读主题的认识。这一阶段是信息的深度加工阶段。课文《你,浪花中的一滴水》学习后,学生对雷锋的理解相当模糊,“雷锋那种精神很高尚,但是在印象中离我们很高很远”。在后续的拓展阅读中,学生找寻有关资料,逐步形成了自己观点和看法。有一组同学从雷锋扭秧歌的故事中感受到雷锋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情趣的人;另一组学生将雷锋改名参军的花絮讲给同学听,认为雷锋是一名对党、对革命有感情的人;这些细节一下子拉近雷锋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学生脑海中的雷锋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这对正确理解人物形象起了很大作用…… 

三、网络环境下小学生拓展阅读应注意的问题

Internet环境下的语文拓展学习,计算机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工具。 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面对这种突破与学习方式的变化,无论教师与学生都会产生某种类型不适应。 传统教学活动中难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学生较为被动地“吸收”。在语文拓展阅读新方法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如何有效激发已习惯于标准答案、习惯于接受教师细细咀嚼满、精心传授的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动机,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与此同时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由场上的“主演”改变成场内外的“辅导”,教师事先准备工作、现场组织工作的数量与难度都大大增加了;对教师的课堂组织应变能力,学习困难的即时诊断、能力发展水平即时估价能力,知识的准备水平,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等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敢于否定自己,不断学习以拓展知识面,深化对各类知识以及知识整体的理解……

 采用新技术本身不必然导致学习者能力的发展,需要运用非常具体的辅导,帮助学习者掌握一些学习的策略,在真实或类真实的实践活动中,经过学习者主动建构,最终形成能力。这要求教师对学习的一般规律、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有一定认识与把握。要求教师在创设学习活动情境时,注意设计一般能力发展的辅导对策;在实施过程要注意落实能力发展措施。对教师这无疑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