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第二课时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4-1-13 15:12:18 浏览次数:255

说教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的抒情散文。作者吴玉楼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八岁的盲童安静奇迹般地捉住了一只蝴蝶,并且在细细地感受到春光后,安静又把这只蝴蝶给放飞了的故事。这个故事所给予孩子们的是:感受盲童对生命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从而懂得珍爱生命和热爱生活。

说内容

全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认识并理解一些生字词;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读课后提供的阅读链接——海伦凯乐的话,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了解盲童的真实生活和他的内心渴望;提供一些关于盲人生活的文章阅读交流。这是课文的第二课时,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去触摸盲童安静的内心世界,走进去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从而懂得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说目标

    本课教学中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继续巩固新学生字词,正确体味“流连、穿梭、流畅、悄然、神奇的灵性、张望、飞翔、多姿多彩”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学会联系上下文、比较句子、展开想象、抓住重点词、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说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味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是课文理解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自读自悟、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教出语文味;用心读书、带着情感走进盲童的内心,用情教出人文味;关注学生、关注生活注重课堂生成体验深度语文;整合资源、勇于创新让自己成为可读的文本。

【说流程】

一、师生对话,情感交流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于是课堂伊始,我先与学生对话,让他们说说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接着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导入课文,使学生入情入境,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并随机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轻声读课题,随安静一起用心去触摸春天。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回顾课文并弄清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拢住、放飞,然后通过语言引导让学生体会安静虽然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她却着着实实地触摸到了春天,她内心中的春天,和我们一样的丰富。她做到了一个明眼人所做到的一切。从而找到文章一个切入点——奇迹。

三、品读奇迹,感悟安静

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呢?在她触摸春天的过程中,我们都看到了哪些奇迹的发生?从而让你感悟到安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同学们通过默读课文,画出自己看到的奇迹,并标注自己的感受,先让学生自读自悟,接着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语句,帮助理解。

学生可能会找出以下句子,如:

句子1: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我提出问题:“说说看,你认为这是奇迹的原因。”指导学生抓住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两个词,通过想象自己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走路时的感觉,然后联系上文,说说她为什么会走得如此流畅。“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通过对流连的理解,透过整天的背后,体会安静能够流畅地在花丛中穿梭是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指导学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句子2: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从让学生谈是一个奇迹的原因入手,再通过“①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②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这两句话比较读,让学生从中发现作者用词的准确,从而感受到安静慢慢地、极其准确地伸向月季花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感受她对生活的热爱。

句子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从一个盲姑娘竟然抓住一只睁着眼睛的蝴蝶,从给竟然换个词,用竟然说话练习,让学生理解竟然一词在文中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奇迹。进而结合上下文, 随着老师的描述放飞同学们的想象,大家边听老师的朗读边想象做动作,并说说当“神奇的灵性”跳到你眼前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蝴蝶明明看到安静的手心悄然合拢怎么不飞走呀?它在想什么呢?通过想象回答让学生体会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无限憧憬,正因为这才会使那只蝴蝶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这一环节地安排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安静当时的感受,使学生与安静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解到正是因为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才使她抓住了这美好的瞬间。最后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有声的语言当中。

句子4: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理解“张望”,我先让学生说自己刚刚放飞了一只蝴蝶,当你仰起头张望,看到什么?然后质疑:安静明明是个盲童,她怎么会张望?经过大家的讨论,最后一致得出尽管安静双目失明,但是我们相信她一定看到了,因为她不是用眼睛来望,而是在用心灵触摸。最后教师通过范读,再次让学生感受安静有一颗飞翔的心和对生命的热爱。

【“围绕话题,围绕‘奇迹’,选择重点,读中感悟,以读见悟。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抓住课文中最为关键的词句段落,引领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联系上下文、比较句子、展开想象、抓住重点词、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构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再用融入了自己理解和情感的语言去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呈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认知。】

四、梳理总结,情感升华。

最后一个环节我抓住安静用一个具有灵性的心灵,与春天对话,与世界对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入手,让学生明白“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同时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谁”指的是谁入手,让学生说说除了安静之外你还会想到哪些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人。学生通过课前的收查资料,全班交流从海伦·凯乐到桑兰,再到贝多芬,学生用心体会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看到了他们的缤纷世界。最后说到我们每一个人,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最后总结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本环节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层层深入,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健康人有,残疾人也不例外。当出示引领全文的中心句时,使学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难点。同时通过写所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读、写很好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和背诵下来。

2、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节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设计办板报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 

说板书

触摸春天

 

奇迹

伸向 拢住 放飞

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