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乐·思·学”
发布时间:2013-7-7 9:26:55 浏览次数:381

语文课堂教学中“乐·思·学”

瑞金市八一小学  杨  娟

《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之一是综合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维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想从“乐、思、学”三方面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愉快,民主了、平等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 激发参与兴趣,让学生有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的探索趔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把学生吸引到作品中去,使之如见其人,如闻其事,如临其境,唤起情感共鸣。如教《翠鸟》一文时,可以通过自己精心制作的幻灯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翠鸟的形态美和色彩美,使学生对翠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结合课文中“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起学生的喜爱之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2、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学有机会。大纲提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调配、鼓励和提供机会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克服应试教育那种抓尖子,放弃差生的弊端,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思”—变“会答”为“会问”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教师问,学生答。现代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答,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会问、善问。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努力地去探索。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习惯和思维能力,如《你们想错了》一课,读题后请学生提出不解之处。于是学生提出:(1)“你们”指的是哪些人?怎么说是错了?错在哪里?(2)这句话是谁说的?这样一来,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变式教学,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俗话说“教学有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因此,必须注意教学程式的变化,从教学实际出发,有的课文可以从解题入手,如教《她是我的朋友》可以从题入手设悬念:“她”是指谁?“我”又是指谁?“朋友”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想知道就请同们认真阅读课文,读后就真相大白了。有的课文可以中间讲起,如《参观人民大会堂》第二自然段“人民大会堂真是雄伟壮丽”,课文的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大会堂雄伟?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大会堂壮丽?有的课文可以从结尾往往推导,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指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多。”课文的哪些事情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是怎样为别人着想的?有的课文可以单遍讲授,有的课文可以两遍或多遍比较分析。

变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消除思维定势。

三、“学”—学“学会”为“会学”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把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贯穿在教学全部过程中,向学生提示学习规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课前自学,疏通思路。如教《桃花心木》一文时,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在书本上圈点、划、批。(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认识新词,借助字典联系课文理解词语,不懂之处做个“小记号”;(2)细读课文,弄懂每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提出疑难问题;(3)再读课文,理出文章思想。通过预习,遇到疑难处展开思索,讨论,思路得以疏通,不知不觉地置于自我思索,不断发现的情景之中。经过一段时间,学生都能自觉地预习课文。并养成了使用工具书,认真读书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2、领悟学法,举一反三。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段落结构,表现手法相似。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凭借教材特点,采用“举一反三”之法,教师只讲一段,其它段落让学生自学。“举一反三”方法是学生通过掌握了学习一类课文的方法,“拄着拐杖”学习二类课文,“丢掉拐杖学习其它课文,使学生尝到”我会学“的甜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

3、淡化分析,重视感悟。

小学阶段入选的课文,绝大部分是语言优美,内容浅显易懂的文章,用不着作过多的分析;一些稍难的内容,现在不理解将来会理解。我们在教学中,不对课文作过多分析,而重视实践,感悟和语言积累。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了《开国大典》让学生画一画天安门广场示意图,学习了《将相和》,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习了对联,让学生课后积累一些对联,回家看一看,抄一抄;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调查家乡环境问题。通过画一画,评一评,演一演,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运用语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