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追梦
发布时间:2014-1-5 17:35:30 浏览次数:260

今天想起来,自己从教已二十多个年头。突然想写写自己的教育梦想,和梦想的耕耘。

是的,对教育,我是有梦的。

梦想的由来

初中三年,我以大大小小几十次全年级第一的成绩排名记录在同学心中极具影响力。因家中排行老大,为了能早一些参加工作,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我报考了师范学校,这是老师和同学都知道的原因。可有一个原因我却从未提起,那就是我的一个小学老师曾对我的良好影响,唤起了我的职业梦想,我渴望成为他那样的优秀的人民教师。这就是我起初的梦想。志愿填报之后,关心我的老师和同学都说:“你这么好的成绩,报考师范学校真是可惜,你将来一定会后悔你的选择。”我笑笑。中考成绩公布,我以瑞金一中(那时瑞金一中设初中部,是全县最好的初中)第一名的成绩足足超出师范分数线100分,那一天我没有后悔。时至今日,我也没有后悔过我的选择。缘于最初的梦想。

最初的十年

19918月,师范成绩优异的我踏上了讲台。初为人师,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沮丧,有过激情的尝试,也有过痛苦的体验。到2001年,这是一个十年,一个普通教师的十年,我以突出的专业基本功和积极向上的努力心态,成了一位还算出色的数学教师。

公开课从学校上到乡镇,从乡镇上到县里,再从县里上到市。犹记得,在学校上公开课时,总是一片赞扬声,似乎“惊艳”一般,同事们评起课来没有多少质疑的声音。这样的状况让我骄傲但不自满,更让我找准了自己的职业方向,甚至渴望听到一些细致的指导。公开课上到镇里,带我参赛的教学副校长谢校长在我将踏上讲台时,不忘提醒一句:“杏元,你什么都好,就是语言要注意控制节奏,控制节奏!”那之前,据说我上课时语速都是极快,噼里啪啦放鞭炮的一般。我便牢记了提醒。一堂课下来,语速倒是使劲地控制控制了,但是没能把好课堂节奏,整个拖泥带水。虽然沮丧,但是,当时三等奖的名次,却是我走出校外教学比赛得到奖励的开端。

随后,我每天都看电视少儿节目,细心体会、仔细感受、认真模仿主持人的语音语调。慢慢的我的语言变得生动,富有童趣,恍如讲故事,节奏把握得好,抑扬顿挫,急缓自如,对小学校园里的孩子极有吸引力。随后的一年里,我很快便在市里的公开课崭露头角,成了第一名。带着全市第一的骄傲,去了赣州参赛。新的赛场,我才又知自己的不足,仅得了二等奖。虽然在那时居赣南十八个县市之中上,已是很不错的成绩,可我不满足于此。我又得到一位高人指点——全程陪同我参赛的郭校长对我说:“杏元,参赛者中,你的语言表现力算得上第二,仅有一位比你好。我们这次输在集体的智慧上,输在教学设计上。”我恍然大悟,课之内涵才是课堂的灵魂和根本!加强教研,加强交流才是每个人成长的助推器啊!

不断的参赛之后,学校对我格外重视,总是派我外出听课、学习充电。我无一例外,每次都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时有新的感悟,有新的冲动和激情,回来再积极尝试。于是,我不光上好自己的课堂,同时承担全校数学教学指导和数学质量提高研究的重任。我的角色意识很强,理所当然认为这是自己分内的事。如此心态成就了我的业绩。

有一次,我去观摩全省优质课竞赛课堂,回来传达得细致、认真,同时传递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一个同事照着一等奖的那课去上,演绎出了一堂她自己前所未有的精彩课堂。我学习的效益可就高啦,不光自己学到许多,同事学到了,全校看了,全校有直观的接触,有触动,有碰撞,有提升。我的教学和教研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我也变得格外有信心。今天我也因此不断对同事们说:“学习是一种福利,当用享受福利的心情享受学习的过程”,“相信每一份努力都有回报,不要计较它可能不是物质回报,只是精神回报,那是个人实力的提升。实力的提升是恒久至好的回报,是别人抢也抢不走的回报”。

第二个十年

又一个十年,我走上了学校管理岗位。从副校长到校长。如今做校长亦满十年。回首这段经历,且行且思,且思且录,是我最大的特点。我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

2001年春,参加了在山东淄博举行的全国第四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孩子在课堂上的灵动和见识,下课铃声响起仍思维活跃,不依不饶不愿下课的情景给我强烈的冲击。这是我教育的理想状态呵,我有了新的激情。于是带领全校的教学骨干,组建课题组,进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课题研究。当时的现实条件是全校41个教学班,3198名学生,平均每班78人的大班状况。在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操作参与,学校的教学成绩要求也较高的情况下,如何给学生更多思维上参与的机会,进行高效教学。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实践,历经一年余,得出引导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做法,概括为“把握六时机,凸现三特点”。应把握的六个时机是:感知新课时——激起疑思千万;新课的教学——提供尝试学习;浅尝辄止时——设疑导学深究;课堂训练——促参与评价;观察归纳时——赞赏自主表达;总结收获时——引导个性回答。凸现三个特点:自学自探、自主质疑解疑和自主评价。如今想来,在新课程改革之初,革新教学方式,我们做了多么可贵的尝试啊。而我,则勇敢地做了那领头的羊。

也就是在这个十年,我开始发表文章。虽然,处女作《特色催盛教育花》(是一篇赴上海的挂职学习启示录)发表在《赣南教育教学研究》,不算是怎样高层次的刊物,可是那已经是那时的我们所知的高层次教育教学杂志了呵。那份欣喜若狂无以言表。我回家郑重其事地对老公说:“今天,我要给陌生的编辑同志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感谢他燃起了我思考和写作的激情。”虽然信终究没写,可我却做了,坚持反思,坚持写作。越写越顺溜,读书心得,教学反思,教育日记和课题报告,一篇一篇,几乎我投寄的文章,都能在那发表。得益于反思和写作,我的理论水平有了新的质的突破。在这时,我主持的一个研究课题被评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还获得了省优秀成果奖呢。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我常挂在嘴边的话。做校长,有时感觉零碎事情太多,唯恐做了这事忘了那事,哪一天想做什么事,怎么做,我都记录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可以帮助自己梳理思路,更重要的是可以统筹兼顾,安排工作。以至于调到另一所学校的时候,记了厚厚的十余本笔记成了重要的行李,随我到了新单位。那一刻,觉得那些笔记是我的一笔精神财富。工作有障碍了,翻翻,总能从过往的记录中有新的启发。慢慢地,我还从这简单的记录中更多地感悟,将自己的一些工作体会记成教育手记、管理心得,成了教育杂志中新的作品。

下一站

未来的十年,我又有了新的梦想。未来十年,如果我仍然在学校管理岗位上奋战耕耘,我将继续自己不竭的记录,然后将自己管理的二十年之所思所想,苦涩和收获,进行收拾和整理,出一本教育专著。无论它是粗糙还是丑陋,它都是我教育历程独一无二的体验。如果没有再做校长,我将继续面对自己新的教育命题,因为,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仍然会在教育岗位上。缘于我的教育激情和梦想,缘于我钟情教育的浓浓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