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景阳冈》一文中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3-8-5 16:53:28 浏览次数:1187

          关于《景阳冈》一文中的几个问题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人教版的课文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及自己的看法回答了学生提出的关于文中的几个问题现整理成文供教师们在教学中参考

 

  、“景阳冈在何处

 

  景阳冈在山东省阳谷县城东南三十五华里处

 

  据说在过去这里曾是古木参天沙丘起伏莽草无涯的土山冈是虎狼藏身野兽出没之地九岭十八?之说后经大自然的变迁及历代农民的垦荒现仅存两个土山冈北冈有清代末年修建的山神庙”,庙内有武松打虎塑像西三面墙上画有武松从三碗不过冈饮酒到景阳冈打虎等十二幅壁画栩栩如生庙前左侧立着一块古石碑上面写着著名书法家舒同的景阳冈三个大字右侧立着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景阳冈遗址古迹保护标志山上古柏枝叶茂盛冈东五十米有明代武松打虎处古碑楼冈上原来有一座山神庙”,当地人民为纪念武松为民除害山神爷换成武松塑像并把山神庙改为武松庙”,不少人来此朝拜供奉在冈的东面有一个村庄叫景阳村据说这就是当时的猎户村

 

  老虎为何称大虫

 

  课文第四自然段中写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这里的大虫”,指的就是老虎那么为何称老虎为大虫呢?

 

  在现代词典中的义项是昆虫及类似昆虫的小动物但是古代的义项范围比现在要广泛得多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中讲:“虫者动物之通名。”从这里可见,“是所有动物的总称在古代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还是水里游的都称为”。鸟叫羽虫龙叫鳞虫龟叫介虫鱼叫水虫还有叫裸虫意是没有羽毛鳞片甲壳等东西遮盖身体的动物其中也包括人在内王充的论衡·遭虎中讲:“夫虎毛虫。”老虎体魄高大健壮威武勇猛有兽中之王的美称所以古人称老虎为大虫”。

 

  哨棒为何物

 

  课文第十自然段中写道:“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哨棒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这样不中用?

 

  原来哨棒不是打虎用的而是驱狼用的以前山东狼群很多过往商客习惯手执一根哨棒哨棒的一头是空心的可以吹吹出来的声音有点像龙吟虎啸狼群听了以为是什么猛兽来了就会惊慌逃跑附近的老百姓听到哨声也会前来帮助驱赶狼群另外哨棒也可以用来肩挑小行李或作登山的拐杖武松从沧州回家探望哥哥没想到路上会遇到老虎更没想到要打虎所以身上没带刀棍等兵器只带了一根哨棒走上景阳冈

 

  为何这里只称”,不称大虫

 

  课文第四自然段写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第六自然段写道:“武松……走到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虎。”既然古代的人称老虎为大虫”,为什么课文中又有两处用字呢?

 

  大虫虽是的别名但多用于口语化的文章中只有在书面语中用”。武松与酒家的对话都是口语化句子因此多处地方用大虫”。第四自然段中写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榜文是旧时官府的文告用的是书面语言不会把写成大虫这一点武松是知道的。“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这句中的是承接榜文中所用字而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算是真的如榜文所说的有虎我也不怕如果这里用大虫”,就与语境不相合了同样的道理第六自然段中的“……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虎。”这里也是用”,而不用大虫”,道理同上

 

  是反问句还是疑问句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武松笑道:“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这句是反问句还是疑问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反问句应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如果武松吃了三碗酒后有醉意那么,“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就应该是个反问句因为反问句有一个规律为语言学界所公认即反问句字面上是肯定的意思是否定字面上是否定的意思是肯定”(汉语语法修辞词典127)。可是联系下文我们知道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他在喝了三碗酒后毫无醉意全然不像店家说的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那么,“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就不应该是反问句而是有疑而问了这心中之疑就是:“你吹牛是在有意提高这酒的酒力夸说酒的质量我连喝了三碗为什么一点都不醉呢?正因为有疑问这才有后面店家的解释:“我这酒……就醉倒了。”

 

  这个句子在课文中怀疑的成分多于反问旨在怀疑店家三碗不过冈之说指责店家胡说因此说是疑问句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教师教学用书如何的解释是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这说明编者也认为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是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