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草原》《白杨》课文中两个句子中的“茫茫”一词
发布时间:2013-8-5 16:52:04 浏览次数:311

                     怎样理解《草原》《白杨》课文中两个句子中的“茫茫”一词
 

 

: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有两个包含“茫茫”的句子: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第三课《白杨》)“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第一课《草原》)请问:两句中的“茫茫”意思一样吗?

 

:“茫茫”一词的基本意思是“广阔无边,模糊不清”,不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侧重点往往有所不同,有的侧重于表示广阔的意思,如“茫茫九派流中国”(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有的则侧重表示模糊的意思,如“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有的还带有另外一些感情色彩。

 

《白杨》中的“茫茫”,不仅有广阔无边、模糊不清的意思,还给人以苍茫荒凉的感觉,正如课文所描写的那样──“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草原》中的“茫茫”与《白杨》中的“茫茫”,意思略有不同。作者之所以说“并不茫茫”,是因为说到蒙古大草原,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乐府民歌《敕勒歌》所描写的“天苍苍,野茫茫”的情景。草原都是辽阔的,但如今的内蒙古草原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苍茫和荒凉。所以,“不茫茫”并不是说草原不辽阔,而是说这里不再给人模糊不清、荒芜凄凉的感觉。

2011-03-16  人教网
 
关闭
打印
推荐给朋友